沙巴体育投注,沙巴体育娱乐场

图片
如东县民政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来源: 如东县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4-03-28 15:51 累计次数: 字体:[ ]

根据《关于印发〈如东县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县民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严格依法行政、深化改革创新,为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现将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升民政法治建设能力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组中心组积极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多次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印发《2023年民政局机关学习培训方案》,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机关干部学习培训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民政系统人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

二是全面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落实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将学习对象扩大至民政系统全体人员,营造全员学法的良好氛围。利用“三会一课”等集体学习机会,广泛开展学法教育活动,民政系统人员法治思维持续固化。借助网络学习平台,组织民政系统全体人员参加“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律”等活动,形成线上学法新常态。

(二)聚焦中心工作,加强民政制度有效供给

一是织密民政领域政策保障网络。出台局内部科室信息共享相关文件,实现实时共享,建立部门之间数据信息常态化、制度化共享比对机制。建立完善低收入人口主动发现机制,搭建生活救助与专项救助的“爱心桥”,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急难愁盼。制定低保扩围增效地方补充政策,在家庭财产、收入豁免等方面对救助政策进行创新完善。通过建立特困人员服务管理档案、开展常态化巡访、发放照护人服务补贴等方式,完善基本生活和照料护理相结合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出台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精准管理服务政策,实现应助尽助、高效服务,进一步促进民政由“保生存”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型。

二是持续强化民政标准化建设。印发《关于常态化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切实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的通知》,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的管理,完善各行业协会商会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持续推动行业协会商会降低收费规模,帮助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印发《关于印发如东县殡葬改革“回头看”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殡葬领域相关工作。

三是持续深入开展民政领域“放管服”。今年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102个并及时在在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维护办事指南,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行社会组织成立、变更登记实行住所(场所使用权)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社会组织登记效率进一步提高。

(三)规范行政执法,提高民政依法行政效能

一是加强重点领域执法。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对名存实亡的社会组织,在其承诺确实无资产、无债权、无债务的基础上,简化注销手续,共引导8家“僵尸型”社会组织办理注销手续。结合双随机抽查、年检检查、财务审计抽查等日常检查,排查社会组织300多家,实地抽查13家,第三方财务审计抽查10家。规范行业协会商会管理,建立健全收费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年全县38家行业协会商会减免会员会费共计60余万元。

二是加大事中事后监管力度。联合市监局、消防、卫健委对养老机构进行双随机抽查。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坚守“三管三必须”原则,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安全检查96次,发现安全隐患234个,均已闭环整改到位。开展安全专项建设,全县养老机构均已建成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系统,安装视频监控177处,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建设,有效防范重大安全风险。微型消防站覆盖率达100%,志愿消防队建成率达100%。8月份组织召开县中西部地区殡葬改革座谈会,重点推进骨灰堂建设、提档升级、移风易俗等工作,对装棺重葬、豪华墓、活人墓、私人经营公墓以及各种丧葬陋俗等全面开展整治,县镇村三级目标明确,责任区分到位,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三是严格执法人员管理。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年内新增执法人员3名。强化执法培训,结合主题教育,集中学习《行政处罚法》、《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等法律法规,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弥补民政领域执法专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对热门话题的解读,剖析反思在执法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培训合法合理合情的规范温度执法方式,提高大家为民服务的水平。

(四)狠抓普法宣传,营造民政法治良好氛围

一是突出重点领域普法。制定机关青年干部培养计划,将民政业务政策法规知识学习纳入培训计划中,由业务科室负责人针对具体领域工作,结合业务法律知识,每月对局年轻干部进行授课辅导,提升青年干部能力素质,培养新时代民政工作接班人。结合特殊困难群体排查专项行动,及时组织镇(区、街道)民政工作人员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培训,局社会救助科科长王健定期前往镇(区、街道),为民政业务员进行民政政策法规授课,帮助基层民政干部及时掌握救助政策、法规、程序和具体要求,掌握新技能。利用社会组织年检、抽查等有利时机,精准普及《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组织全县养老机构负责人开展《安全生产法》主题宣讲,提升养老机构安全防范意识。向老年人开展反诈骗宣传,提升老年人法治幸福感和获得感等。

二是突出重点环节普法。今年以来,多次组织科室面对面听取和收集服务对象对民政工作的意见建议,畅所欲言,现场气氛融洽和谐。对能够现场解决的问题,均现场提出解决办法;对不能现场解决的问题,带回单位加以探索研究。既回应了群众的实际关切,又进行了针对性极强的普法宣传。在开展社会救助入户核查、志愿服务等民政服务工作时普法,注重发挥村民公约、乡规民约等社会规范的作用,不断提升村居民的法治意识。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普法,执法人员及时将行政执法相关的法律依据、救济途径等告知行政相对人,变执法过程为普法过程。

三是突出重要节点普法。利用特殊节日向重点人群进行普法,如在清明节向前来扫墓人员宣传《江苏省殡葬管理条例》,倡导文明祭扫;在儿童节向家长、未成年儿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重阳节向老年人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七夕节向婚姻登记人员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利用“反邪教宣传月”、“安全生产月”、“宪法宣传周”等特殊时间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

(五)坚持为民宗旨,深入推进民政领域“放管服”改革

一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其中梳理行政许可58项、其它行政权力5项;同时按行政审批标准化要求,在江苏省政务服务管理平台维护了办事指南,真正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社会组织成立、变更登记实行住所(场所使用权)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提高社会组织登记效率。

二是加大政务公开力度。严格执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坚持“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原则,定期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开重要政策、服务对象审批结果,确保了广大服务对象及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2023年,县民政局累计在政府网站上公开了包括城乡低保、特困、残疾人生活护理补贴等在内的106条政务信息。按月、按季、按年做好火化台卡、低保、特困、困境儿童等数据共享。

三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切实做好政务诚信建设日常工作,每周按要求上传“双公示”信息,每月按要求上传信用信息、行政管理信息。开展政务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民政局及下属事业单位、民政系统全体人员签署政务诚信承诺书,对政务诚信问题进行排查。学习《江苏省社会信用条例》,并开展诚信大讨论。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将法治建设纳入局年度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法治建设工作要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依法行政专项巡察问题整改等事项,将法治工作与民政保障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做到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大任务亲自督导,有效推动民政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开展。

三、存在不足和原因

一是少数工作人员未能准确认识到民政系统本职业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要求,未能准确把握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究其因,还是对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认识理解表面化、不深刻,从而造成认识上的理解片面。

二是缺少法治专业工作人员,造成在统筹协调各科室落实依法行政制度时得不到及时的指导和必要的跟进;业务科室在制度落实上的专业性、规范性不够,既缺少相关业务学习培训,也存在思想上的认识不足。

三是在行政执法检查方面,仅涉及社会组织管理检查、养老服务机构检查,其他条线在行政执法方面存在缺位。主要原因是执法人员的执法意识、执法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2024年工作安排

一是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开展“身后一件事”改革,积极推进民政领域“一网通办”,进一步提高民政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民政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提升规范性和透明度。

二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通过开展以案释法等工作,及时发现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学习培训,使民政系统全体人员法治素养得以提高,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三是进一步加强民政系统学法用法。建立健全和完善局党组、领导干部和全体员工集体学法制度。加大对开展法律专题讲座及各项执法培训的投入力度,坚持做到每月1次大培训,通过集体学习或者自学的方式,切实加强全体干部职工对于宪法法律、党章和党规、民政政策法规的学习。

四是进一步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形式。紧紧围绕营造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浓厚氛围的总目标,完善普法工作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研究创新普法活动形式、探索切实可行的创新宣传方式,切切实实地提高普法实效。

五是进一步推动“八五”普法工作落地落实。进一步完善普法机制,克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八五”普法工作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