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丹 吴文军 徐建彬)近日,走进岔河镇龙凤村的如东海霞家庭农场,只见一排排鸡笼整齐排列,笼中上万只蛋鸡竞相觅食,每一层蛋槽下装满了鸡蛋,工人们正在忙着捡鸡蛋、装箱外运销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农场负责人葛霖霖说:“蛋鸡存栏量10万羽,每天产蛋约2.7吨,鸡蛋主要销往上海、宁波等城市。”
据了解,如东海霞家庭农场于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12年来,农场从粗放式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型,蛋鸡养殖规模逐年壮大,一枚枚小鸡蛋成为了增收致富的“金蛋蛋”。葛霖霖告诉记者,他之前从事皮鞋贸易工作,后来看到家乡特色养殖业发展势头越来越红火,于是回乡做起了蛋鸡养殖。从对蛋鸡养殖一窍不通,到如今对养殖经验的侃侃而谈,葛霖霖表示,这一切都离不开村里帮助,在一次次培训班上,不仅学到了专业养殖知识,还增加了向前辈请教的机会。“养殖路上‘取经’十分重要。”葛霖霖告诉记者,他初期几年都是亏损,如今年产值已超过1000万元。
在发展蛋鸡产业的同时,该农场还养殖了1500头生猪。与传统养鸡、养猪场不同的是,如东海霞家庭农场全部实现了自动上料、自动上水、自动换气、自动照明、自动清粪一体的全自动化作业。不仅提高了雏鸡、生猪的成活率,也带动了饲养规模的稳定上升。“现在农场占地约25亩,接下来,我打算继续流转土地,扩大养殖规模。”葛霖霖说。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岔河镇龙凤村坚持把特色养殖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发展蛋鸡、生猪和观赏锦鲤等养殖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该村全力抢抓发展机遇,着力解决地理位置偏僻、资源转化率低、发展模式单一等瓶颈问题,目前已发展水产、蛋鸡、生猪、特色水果等多个类型产业,村集体年收入由原来的19万元增加到近77万元,为带领村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龙凤村将计划引入50亩的珍珠蚌养殖产业,继续盘活闲置的水面资产资源。”岔河镇龙凤村第一书记周川介绍,村里于今年年底将建成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粮食烘干仓储项目,为村里的种植大户做好配套,为壮大村集体资产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