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文化遗产】如东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址、古建筑、文物;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著名人物有关的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历史上各时代珍贵艺术品;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等,如东县共有文保单位29处,文物点11处,都实行原址保护。
如东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形成年代 |
级别 |
存世地址 |
历史价值 |
1 |
掘港国清寺遗址 |
唐元和年间 |
省级 |
掘港镇人民北路东侧江海东路北侧 | 见证中日交流,是海上丝绸之路及大运河文化的珍贵遗产 |
2 |
丰利镇古建筑群 |
清 |
市级 |
丰利镇朝阳路街将军巷 |
古代私家园林,文人荟萃之地 |
3 |
耙齿凌战役烈士陵园 |
民国35年 |
市级 |
河口镇内原景安乡西北部 |
新四军东进部队浴血奋战的见证 |
4 |
掘苴河闸 |
1958年 |
市级 |
苴镇镇刘家庄村掘苴河和海防路交界处 |
如东中部重要水利设施 |
5 |
如东县烈士陵园 |
1959年 |
县级 |
掘港镇陵园路42号 |
如东干群为翻身解放、建设祖国的壮烈奉献 |
6 |
掘港古建筑群 |
清代 |
县级 |
掘港镇三号街区 |
古镇文化传承的载体 |
7 |
掘港东永升店古井 |
清代 |
县级 |
掘港镇北街圈门横巷 |
掘港老字号永升店生产生活用井 |
8 |
掘港石板街 |
清代 |
县级 |
掘港镇人民北路街东侧 |
见证古镇经济发展及生活变迁 |
9 |
掘港城隍庙娘娘殿(部分) |
始建明代,清代重修 |
县级 |
掘港镇群庙巷 |
古镇及宗教兴盛 |
10 |
抗倭遗址 |
明嘉靖 |
县级 |
掘港镇东街烟墩桥市场南侧 |
明代百姓抗击外来侵犯 |
11 |
掘港镇德井 |
明永乐年间构筑 |
县级 |
掘港镇东营中巷北 |
近海水质偏咸,筑井取水,亦表现封建时代清官爱民举措 |
12 |
国清寺古井 |
唐元和 |
县级 |
掘港镇江海中路28号 |
见证国清寺历史兴衰与变迁 |
13 |
管家牌坊 |
清雍正五年(1727年) |
县级 |
掘港南街西首 |
旧时建筑工艺及守贞民风 |
14 |
陈嵩故居 |
清代 |
县级 |
丰利镇松泉街23号 |
清代著名画家故居,文化氛围浓厚,具人文情趣 |
15 |
范公堤 |
宋乾道七年 |
县级 |
县北疆海滨 |
见证皋东防潮泄涝历史 |
16 |
新四军一师三旅抗战指挥部(勇洛楼) |
中华民国 |
县级 |
丰利镇虹桥南路37号 |
见证新四军东进部队历史 |
17 |
栟茶关帝庙 |
清乾隆三年 |
县级 |
栟茶镇东大街27号 |
皋东乡村宗教和建筑文化 |
18 |
寿圣寺古井 |
宋咸淳 |
县级 |
栟茶镇兴镇村街 |
皋东乡村宗教文化 |
19 |
孙二富故居 |
中华民国 |
县级 |
栟茶镇医院巷 |
见证革命事业发展 |
20 |
栟茶石板街 |
清代 |
县级 |
掘港镇 |
见证古镇经济发展及生活变迁 |
21 |
栟茶大东旅社 |
清代 |
县级 |
栟茶镇中市街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地下党秘密活动地点 |
22 |
栟茶中市街清代建筑 |
清代 |
县级 |
栟茶镇中市街 |
古镇历史兴衰及古建筑文化 |
23 |
枣儿红井 |
清同治年间 |
县级 |
马塘镇仁和北路枣儿红巷内 |
皋东名特优产品枣儿红酒用料考究 |
24 |
马塘毗盧殿 |
清代 |
县级 |
马塘镇马南村二十四组 |
乡村民众宗教信仰及风俗 |
25 |
文昌宫古井 |
清康熙 |
县级 |
岔河镇新建路 |
皋东乡村宗教文化 |
26 |
双甸星光居委会姚宅古井 |
待定 |
县级 |
双甸镇星光居委会南桥西街10号 |
见证家族历史兴衰 |
27 |
双甸镇东岳庙主殿 |
唐元和年间建,民国初年大修 |
县级 |
双甸镇东岳庙村 |
皋东乡村宗教和建筑文化 |
28 |
河口烈士陵村财神庙 |
待定 |
县级 |
河口镇烈士陵村六组 |
乡村民众宗教信仰及风俗 |
29 |
袁庄铁果门村古井 |
明代 |
县级 |
袁庄镇铁果门村六组 |
见证古镇历史变迁 |
如东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文物点
序号 |
名称 |
形成年代 |
存世地址 |
历史价值 |
1 |
花和春烈士纪念亭 |
1999年 |
掘港镇童甸居委会 |
纪念抗日战争为家乡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爱国主义教育 |
2 |
九总革命烈士纪念亭 |
1996年 |
掘港镇如华东村一组 |
九总革命烈士英勇抗日事迹,爱国主义教育 |
3 |
环北革命烈士纪念碑 |
1993年 |
掘港镇环北虹元村 |
纪念抗日战争为家乡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爱国主义教育的烈士,爱国主义教育 |
4 |
掘港战役光荣牺牲烈士之墓 |
1972年 |
掘港镇八总村二十组 |
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援朝战役牺牲烈士,激励后人发扬革命传统 |
5 |
梅陵 |
1998年 |
马塘镇潮桥街菜市场西侧 |
纪念为革命事业牺牲奉献的烈士,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
6 |
马塘准提庵大殿 |
清乾隆十三年 |
马塘镇仁和南路2号 |
古建筑文化 |
7 |
河口锦成村古井 |
年代不详 |
河口镇锦成村40组 |
见证古镇历史变迁 |
8 |
沙巴体育投注,沙巴体育娱乐场闸 |
1955年 |
洋口镇闸西村 |
承担如东、如皋、海安三县(市)的农田排涝、降渍、排咸任务 |
9 |
苏中四分区抗日反清乡斗胜利纪念碑 |
1995年 |
苴镇镇季家园村 |
新四军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事迹 |
10 |
丁店河闸 |
1963年 |
兵房镇丁店村 |
如东东部重要水利设施 |
11 |
通如桥无名烈士陵园 |
1952年 |
大豫镇大同村 |
为解放事业牺牲的无名英雄,激励后人奋勇前行 |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东挖掘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项目,其内容涉及历史、文学、音乐、民俗等多方面。其中被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分别是:2007年3月,传统舞蹈传统《钟馗嬉蝠》《跳马伕》《浒澪花鼓》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3月,传统舞蹈《钟馗嬉蝠》《跳马伕》《浒澪花鼓》《泼花篮》传统音乐《马塘锣鼓》《新店山歌》、民间文学《曹瘦脸儿的故事》被南通市人民政府列入南通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5月,传统美术《红木雕刻》《如东面塑》、传统技艺《提线木偶制作工艺》被南通市人民政府列入南通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传统舞蹈《跳马伕》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9月,民间文学《曹瘦脸儿的故事》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3月传统音乐《渔民号子》、传统技艺《栟茶蛏干汤煨制技艺》《南通烙画》被南通市人民政府列入南通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8月,传统美术《青石雕刻》民俗《哭九千七》、传统技艺《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哨口制作技艺)》被南通市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2月,传统技艺《如东空竹制作技艺》《藤编制作技艺》、传统美术《如东玉石雕刻》被如东县人民政府列入如东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各级代表性传承人40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跳马伕》传承人任乃贵;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克明、刘承林、罗彬等17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剑锋、肖新建、张炳林等22人。建有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8年建成如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以实物展示、展板介绍、场景再现、AR扫描、导览等方式,全面展示如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