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投注,沙巴体育娱乐场

图片
杭白菜“住”进设施大棚 “种”出致富新希望
来源: 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5-02-16 累计次数: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袁嘉翊 姜宁惠)新年伊始,曹埠镇一排排整齐的设施大棚里孕育着希望。走进种植户孙敦科家的蔬菜大棚,满眼翠绿的杭白菜长势喜人,五六个工人正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采收、分拣、装箱,一箱箱新鲜的杭白菜正准备发往各地市场,勾勒出一幅热火朝天的丰收图景。

来自安徽的孙敦科,今年36岁,前几年怀揣着对农业发展的热爱,来到如东投身大棚蔬菜的种植。如今,他已有蔬菜种植面积40多亩,成为了“种植能手”。

“目前杭白菜进入采收期,采收期大概能持续一个月。”杭白菜凭借脆嫩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畅销苏州、上海、杭州等多个城市,深受各地消费者的青睐。谈及每日的采收量,孙敦科说道:“少的时候有几十筐,多的时候能达到三四百筐,每筐重量约25斤。”

在品种选择上,孙敦科选择了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杭白菜品种。“一年之中,春秋大约两个月就能收获一茬,冬季生长周期稍长,约三个多月一茬,一年下来能种上五六茬。眼前的这一季就是去年10月底种下的。”

近年来,曹埠镇紧紧抓住设施农业发展的机遇,全力推动产业升级,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对此,孙敦科感触颇深:“这里的设施大棚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管理。通风、遮阳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轻松完成操作。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实时显示,能够根据杭白菜的生长需求进行精准调控。”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就像给大棚蔬菜种植配备了一位“智能管家”,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极大地提升了蔬菜种植效率,确保了品质。可以说,一颗颗杭白菜在“智能管家”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孙敦科坦言,规模生产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去年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他在土地租赁、设备购置等方面投入了20多万元。尽管天气的不确定性与市场的波动给蔬菜销售带来了诸多难题,但孙敦科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如果销售顺利,市场有需求,每亩地能有四五千元的纯利润。”

“在这里帮帮忙,还有工钱拿。”在孙敦科的大棚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曹埠镇甜水村19组村民顾美芳。69岁的她笑着告诉记者,自家6亩多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种植大户,如今在大棚里帮忙,每天都过得充实。

在曹埠镇,杭白菜“住”进设施大棚,不仅是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变革,更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致富之路。“设施大棚的发展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让土地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还为当地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曹埠镇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洪说,“村民们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一份收入,实现了家庭与工作的平衡,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