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体育投注,沙巴体育娱乐场

图片
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苴镇街道)蔡桥村从“传统”迈向“共享” 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来源: 如东日报 发布时间:2024-12-12 累计次数: 字体:[ ]

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袁嘉翊 姜宁惠)“一二三,拔呀拔……”阳光倾洒,欢声笑语打破了南通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苴镇街道)蔡桥村的宁静,来自苴镇街道新光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如同脱缰的小马驹,三两成群地在村里“共享小菜园”里,挥舞手中的小锄头除着草,拔着菜,沉浸在劳作的快乐之中。

“我太喜欢这儿了!我拔了好多菜呢,有胡萝卜、大白菜,还有大蒜!”小朋友杨沐梓干劲十足,边忙活边分享道,“我们等会儿就把菜带回学校,吃自己亲手种的菜,肯定好吃极了!”

一旁,苴镇街道新光幼儿园园长韩以楠笑意盈盈地说:“以前幼儿园的小菜地小,孩子们种不了几样蔬菜。村里建起了菜园后,我们也有了自己的一亩地。在实践中,孩子们动手、观察能力得到提高,挑食毛病也改了!”

充满欢笑的“共享菜园”背后,离不开蔡桥村勇于突破的实干精神。以往,蔡桥村以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年复一年进行“一熟麦子一熟稻”的单一种植模式,村子得不到长远发展。为了求变,蔡桥村党委书记季林带着一帮人奔赴各地“取经”,一番深思熟虑后,结合本村的地理优势与丰富资源,打造了“共享小菜园”。

“菜园一期从2024年7月开始规划设计,10月份开园运营,占地65亩,总投资100多万元,用于土地平整、搭建大棚、完善基础设施。我们的想法就是打破村子发展僵局,提高土地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季林向记者分享起小菜园的“成长故事”,“我们根据种植计划和时令季节,播种、栽植了草莓、西蓝花、大白菜、大蒜、大葱、香菜、菠菜等10多个果蔬品种,眼下都纷纷上市了。每周都有县城的居民,甚至是外地游客赶来,体验采摘的乐趣。”

季林向记者兴致盎然地介绍起菜园的特色模式,园内不仅设有新光幼儿园、福亮小学学生实践基地,还设置了本村企业认领区、在外成功人士认领区。菜园分成多种田间小格,创新推出自种、托管两种种植管理模式,满足不同人群需求。他们统一制作了《蔡桥村全国统一菜票》,让认领菜园变得简单又有趣。村两委班子带着这份诚意满满的“田园邀约”,与在外游子、企业精英、行业经纪人等多方沟通宣传。

“我们这张菜票,售价588元,对应12平方米的土地,眼下已经销售了200多张。大家手持菜票,就可以在菜园里享受会员福利。如果大家平时忙,不能自己种,只要跟我们说,我们就有专门人员代种;闲暇的时候,大家可以来园子里亲手采摘,沉浸式感受田园风光;外地朋友也不用愁,摘好的新鲜果蔬可以立马通过快递寄上门。我们提供采摘、劳作、邮寄一站式服务,保准安排得妥妥当当。”季林笑着告诉记者,“如今,园子里的菜已经‘飞’到了苏州、无锡、上海、南京、扬州等地老百姓的餐桌了。我们的小菜园主打原生态理念,全程只用有机肥,不施高效农药,为的就是让大伙吃得安心。”

漫步菜园,红的草莓、绿的西蓝花,蔬果在田间排列得整整齐齐。田埂上,小朋友们嬉笑打闹,村民们埋头劳作。这片小菜园的打造,正是蔡桥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从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型的生动体现。“如今,我们不仅土地流转费每亩增加400元,而且经营性收入每亩提高500元以上,增加了村营收入的同时,还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动了农民增收。”季林说。

“自从村里搞起了菜园子,可算给咱们这些闲置劳动力找了好去处。”蔡桥村村民季秀兰正熟练地割着西蓝花,她直起腰笑着说:“现在我们每天来这儿打打杂、种种菜,挣点家用,可比在家待着强多啦!”

谈及未来规划,季林眼中满是憧憬。“明年秋天,我们计划把小菜园规模扩到300亩,同时建设一座冷库,延长蔬菜保鲜期。依据市场需求、时节变换,不断优化种植品种,精准引入特色果蔬,提升产量与品质,丰富大家的‘菜篮子’。我们力争三年内,通过适度扩大生产规模、着力培育农产品品牌、推行净菜配送及电商销售等手段,不断提高小菜园的知名度,与乡村旅游、观光采摘等产业有效融合,打造蔡桥村‘一村一品’,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