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佘庆华 王小芳)王哥名叫王辉,老家在东北黑龙江,多年前来到南通,与朋友合伙在如东创办了南通糯链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鲜食玉米。
春天,草长莺飞,田野里一片希望之绿。在掘港街道北场村和大豫镇的出口蔬菜基地内,这几日,工人们正在给糯链公司订单种植的玉米下种。与一般农家玉米种植方式不同的是,这里的玉米每天只种30亩,从3月下旬开始下种一直持续到5月上旬。
“我们是根据加工能力分批种植,这样后期加工时,既能保证每天的产能,还能保证玉米的新鲜度和最适中的成熟度,种与加工精准对接,保证产品质量。”王辉用一口浓重的东北普通话,向记者解释道。在东北,他曾深耕玉米种植十几年,有着独到的种植经验。“东北纬度较高,气温条件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加工周期短。”2022年,王辉将目光投向了如东,这里不仅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好,而且气候适宜,可实现一年两季种植。现在种植的是第一季,第二季玉米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下种。
2024年,王辉与朋友共同投入一千多万元创办南通糯链食品有限公司,对接掘港街道和大豫两地共八百亩出口蔬菜种植基地,与农民订单种植收购玉米,并在马塘镇福海食品产业园租赁5000平厂房,加工鲜食玉米。
八百亩基地分属于三个家庭农场,三家农场均具备出口备案基地资质。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家庭农场进行订单合作,主要出于对农产品的生态绿色而考虑,产品品质是王辉要抓的重点。“出口蔬菜检测严格,种植的土地农残低,这样的土地,种植出来的农产品更加环保绿色,这也是眼下消费者最关注的点,更是产品能否打开市场的关键。”王辉告诉记者,家庭农场现代化、集约化管理,有利于玉米品质的把控。“我们的玉米与出口蔬菜调茬种植,农场土地的亩收益也显著增加。”
每年的6月和9月是采收加工期,眼下还未到加工季节,厂房里的机器设备处于停息状态。糯链公司采用的是全自动生产线,每天可加工鲜食玉米6万棒,从剥苞、烫洗、杀菌、包装一条龙作业,最大程度保证营养不流失。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真空包装采用的塑料包装袋不同于市面常见产品,而是从日本采购的HG高阻隔技术环保包装袋。“每个袋子成本就达到 4 毛钱。这种包装袋能保证玉米18个月不变质、不变风味、不变色泽,可直接蒸煮,这样的高品质包装出来的玉米被业内称为 ‘玉米软罐头’。”王辉告诉记者。
库房里,几名工人正在给前期加工好的鲜食玉米进行分品。企业注册了“七月初鲜”商标,已在上海200多家门店热销。进入门店的品,都有严格的标准,有缺粒、虫洞的,一律剔除。
“这款玉米一粒甜三粒糯,口感软糯脆甜,我们通过专业机构检测,它的叶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出三倍以上,非常适合孕妇食用。”王辉拿起一棒真空包装好的玉米向记者展示。为了挑选出适合如东本地种植、口感好的玉米品种,糯链公司与北京农林科学院种子研究中心展开深度合作,先期试种了30个品种的玉米,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了甜糯玉米、紫玉米、花糯玉米、水果玉米等四个适合当地种植生产的非转基因品种。这些玉米不仅棒形美观、大小适度,口感更是出众,且富含高叶酸、花青素、硒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我们坚持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追求品质,做放心产品,坚决不打价格战。”王辉介绍,公司瞄准的是中高端市场,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鲜食玉米。
记者采访的当天,巧遇掘港街道湖羊养殖大户何小泉前来谈合作。王辉告诉记者,他正是从媒体的新闻报道里找到的何小泉,接下来公司生产基地收获玉米后,将把玉米秸杆和加工残料发酵加工成饲料,提供给养殖湖羊的农业大户;湖羊粪便经发酵处理成有机肥,再回归到生产基地,全年可为基地施加有机肥两次,构建起鲜食玉米微循环产业链。“在这个微循环里,无论是前期的种植,还是后续的残料处置,我们都选择与专业大户合作,种植标准化、加工标准化、养殖标准化,形成一个有机食品产供链条,然后我们还会复制链条,更好地抢占长三角市场。”王辉踌躇满志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