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杨丹 吴文军 通讯员 季登华) 近年来,城中街道如华村聚焦公共空间治理,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资产资源治理为突破口,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推动乡村振兴。
日前,记者走进如华村2000多亩的粮食种植基地,小麦已经出苗显行,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顾小苏介绍,自小麦破土出苗以来,他时常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小麦的长势情况。“今年是我大规模种植的第十年了,之前只有600亩地,2024年如华村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就从村里的产权交易平台又流转了2000亩地。目前长势良好,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在地头忙碌的顾小苏满怀希望地说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据了解,如华村千亩粮食种植基地的壮大升级,是如华村系统谋划、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如华村第一书记管晓洁介绍,过去,虽然如华村实施了土地整治等项目,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壮大。但是从可持续性经营收入来看,2023年全县村集体可持续性经营收入村均91.66万元,如华村54.64万元,差距较大。主要原因存在“四个低”,即新增耕地排查受益利用率低、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土地流转规范度低、集体土地收益率低。
自2024年村里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开展以来,村“两委”多次分片区召开党员大会、社员大会等多层次会议,详细讲解了政策背景、决策依据和实施方案,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充分沟通,村民们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共同拟定了资产资源治理实施方案,开出了“治理处方”。如华村对全村所有耕地、沟塘进行了全面测绘,结合2015年土地确权数据,分组出具了地块面积图,用全组土地减去确权土地的方式确认好集体面积。同时,根据集体土地性质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对于集体沟塘、农户承包土地证以外的土地及已经复垦的宅基地一律收回;对于闭户土地,考虑到农村风俗和法律法规,村两委制定了《如华村闭户土地分类治理方案》,分五保户低保户、闭户承包户合法继承人无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和闭户承包户合法继承人有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等三种不同情况,形成了村集体三年收益增长机制,合理避免了群众矛盾,也为三轮延包打下良好基础。
“2024年,村里通过多层次会议和多渠道宣传,广泛普及公共空间治理政策,列出土地资源‘治理清单’,并以2015年土地确权面积为基准,坚持公平公正,逐户核对集体面积。”管晓洁说,村里通过土地平整、废沟废塘填埋、拆旧拆废、明渠改暗渠、规范土地流转等措施,新增了可利用耕地689亩,收回的集体土地1286亩,并及时登记纳入“三资”平台管理,实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线上交易,实现了2024年村集体收入从68万元到455万元的大步跨越,可持续性村营收入达374.5万元,同比增收320.8万元。
如华村不仅重新盘活了村集体资产资源,有力促进了村集体经济振兴,也真正实现了农村公共空间的共建、共治、共享。村里还将经济效益转化为社会效益,2024年治理河道5.3公里,推动人居环境改善。“我们村里重点治理河道5.3公里,解决了淤积塌方、垦坡种植、阻水生物丛生等问题。采取打桩护坡,绿化美化等措施,治理后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恢复。接下来,村里将继续加大治理力度,2025年计划投入约500万元用于河道治理及如华老街整治,完善治理措施,守好建设成果。”管晓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