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朱南州 通讯员 倪俊)在如东广袤的产业版图上,小小的鸭子正在被重新定价。科技设备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品牌价值重构了市场认知,工艺创新则提升了品质标准。从鸭蛋的自动分拣到板鸭的工业化生产,从标准化养殖到羽绒床品制造,那些曾被视作普通的生产环节,正通过技术渗透与系统整合释放出更大能量。
科技赋能一产养殖
科学构建农民就业新格局
在洋口镇甜港村的如东兴洋畜禽养殖有限公司,三栋五列八层的立体化鸭舍巍然矗立,每栋可容纳4.4万只蛋鸭,采用智能温控、自动供水和AI巡检系统,让蛋鸭住进“五星级公寓”。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调控,鸭舍温度恒定在22℃、湿度保持在55%,产蛋率较传统养殖提升30%,年产能达3000吨。履带式自动集蛋设备每小时能够分拣3万枚鲜蛋,比传统人工效率提升了3倍,蛋品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每日产出的鲜蛋以5元/斤的价格直供高邮市老牌加工厂,兴洋公司也因质量保证、产量稳定,成为该产业链上游的稳定供货商。值得一提的是,科技赋能在有效降低了企业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了工人工资水平,兴洋公司仅聘用了12名技术工人就实现了高效运转,人均月薪超5000元,在供给侧改革转型的道路上探索农民就业格局转变的可行性。
技术革新带来的用工格局变化,是产业结构性进化道路上不可抗的附加产品。传统生产模式下其他家门口打零工的农民,却没有成为拍在沙滩上的前浪。兴洋公司积极收购本地玉米和小麦用于饲料生产,带动了周边万亩农田实现订单化种植,专业化的农民也成为了产业链中重要的生产者。为有效应对饲料市场价格波动,兴洋公司投资200万元购置了颗粒饲料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10吨饲料,建成的3000吨粮仓将原料储备周期从30天延长至90天。
“过去鸭蛋质量关的把控需要质检工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极度的耐心,质检工人的数量也不是个小数字,风险和成本居高不下,现在有了新科技设备和新技术力量的加入,人工成本降低了,产品质量风险却没有增加,我们的蛋鸭产业即将延升到产业链下游。”公司负责人指着智慧大屏上的数据说。企业计划启动鸭蛋深加工项目,将投资1500万元建设智能化车间,引入裂纹检测、超声波清洗等11道工序,开发咸鸭蛋、溏心皮蛋等系列产品,预计年加工能力突破1万吨。项目投产后,不仅可新增20个技术岗位,更将鲜蛋附加值提升3倍,形成“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闭环。
精准强化加工能力
积极推进农业提档升级
在位于如东经济开发区的南通香洋食品有限公司的标准化厂房内,蒸汽氤氲的烤制车间里,一只只形如月琴的板鸭正沿着智能化生产线流转。香洋食品以智能化改造激活传统工艺,从解冻清洗到金属检测的十道工序中,采用160℃高温精准控温烤制技术,锁住肉质鲜嫩多汁;优化盐度配比,赋予产品皮脆肉香与健康低盐的双重优势;利用智能分拣系统精准剔除瑕疵品,再依靠真空包装与急冻技术“双保险”,让跨越山海的板鸭仍保有刚出炉般的肉质弹性。2024年,70万只经第三方检测100%合格的板鸭跨越冷链,将这一风味扎根香港市场。超千万元销售额背后,是传统美食与现代食品工业的默契相拥。
“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小精灵,引领着新生,也为民生带来了暖意。在香洋食品的流水线上,50名经过系统培训的产业工人熟练操作智能设备,去骨工序能手日均处理超800只鸭胚,月均5000元的稳定收入让传统技艺转化为家门口的就业机会。生产线上流转的每只板鸭,是技术红利惠及民生的历史见证。
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愈发频繁的当下,经济全球化犹如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留下沉稳坚定的车辙印记。香洋食品加速布局全球版图,计划引入全自动生产线提升产能,为进军澳洲、东南亚市场筑牢基础。随着食品检测实验室筹建计划的推进,香洋食品努力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自主质控,让每一只走向世界的板鸭都承载着中国味道的匠心传承。展望未来,香洋食品负责人张启林充满无限期待:“在这条传统与创新交织的征途上,我们励志要用科技引擎持续驱动这艘‘板鸭航母’驶向更远的美食蓝海。”
深入挖掘周边产品
精益求精拉长产业链
在长三角制造业集群中,南通富佳棉业有限公司秉持“匠心如丝”的执着理念,二十余年专注羽绒寝具代工领域。走进企业生产车间,日本进口的数控绗缝机正以0.2毫米的针距精度缝制被角,每件羽绒被都要经历18道工序、5次质检,绒子含量严格控制在90%以上,蓬松度达500FP。正是这种“毫厘不差”的严谨,让富佳棉业成为水星家纺、小林寝饰等一线品牌的长期合作伙伴。2024年代工羽绒被超3.5万条,合作产品囊括夏凉被、春秋被、冬被、枕芯及成品枕头等5大类。
为提升制造精度,富佳棉业累计投入1300万元完成13条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升级后的充绒设备误差控制在0.5克以内,每床冬被充绒量精确如秤量。60余名技术工人都要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手持专业检针器逐件筛查金属残留。缝纫工张师傅说:“细节决定成败,每道工序都要对得起客户信任。”人均月薪5000元的稳定待遇,让这支平均工龄8年的队伍成为品质保障的基石。
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链条把控,铸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每批次羽绒原料均送第三方检测,绒子含量、耗氧量等12项指标合格后方可投产;成品入库前需经24小时蓬松度恢复测试,确保用户体验始终如一。这种深耕制造的定力,使企业羽绒类产品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富佳棉业以匠心守初心,在细分领域精雕细琢,用扎实的制造功底为家纺行业注入温暖的力量。
在如东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每一枚鸭蛋都在讲述兴农的故事,每一只板鸭都在演绎强农的传奇,每一朵绒花都在绽放富农的自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书写着鲜活生动的实践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