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长沙镇农业农村局积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中央、省、市、县有关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双聚双高”作风效能建设提升为保障,以“争先进位求突破、跨越赶超当先锋”为要求,有力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一、年度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项目为王,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一是富盐菌菇项目(二期):已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向县农业农村局备案,并就产业激励向农业农村局提交申请获批。拟光伏项目获批后,二期菌菇与光伏同步施工,正在沟通协调菌菇一期在全县先行验收,可争取菌菇二期先施工。二是滨海文蛤净化项目(2024-2025):已制定项目可研报告,并与县供销总社沟通,拟纳入明年县供销社奖补计划。就村产业发展规划会商契机,初定文蛤净化新选址,待进一步论证。三是北坎千亩蔬菜大棚基地提档升级项目(2024-2025):通过清理部分温棚,引进甜瓜、小番茄、西瓜品种种植,推动投资部分低端棚升级改造,同时确定提档升级及物流仓储区域,并指导村就近改善交通状况,确保上货期间不影响来往人群交通出行。四是陆河村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将390亩坑塘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25兆瓦的光伏发电设施及配套工程建成后,预计每年提高村集体收入50万元。五是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基地项目:该项目以“规模化养殖、 标准化配套、企业化管理、绿色化发展”为目标,实现村级产业转型升级。
(二)聚力示范引领,掀起和美乡村建设热潮。一是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北坎村(2023年建成)、陆河村、长堤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方案已通过市县审核,待省级批复后从速推进。二是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滨海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已形成整体提档升级规划思路,并制成全村尤其是北侧三角形区域的土地资源及固定资产利用现场图,初步制定一期、二期分步实施方案。四桥村、北坎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要围绕示范村创建中的产业发展短板等问题,做好谋划对接工作。尽管根据目前掌握信息,今年有很大可能取消市级示范村培育,但仍会以其他项目申报的形式开展创建,因此筹备申报工作仍要按计划推进。三是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县级试点打造。长堤村已按序时完成公共空间治理中所罗列的全部工作,一季度考核成绩全县第一,我镇顺利承办全县公共空间治理一季度现场会。四是省级绿美村庄建设。对照创建标准,陆河村完成绿化指标的建设,通过县级初验后,8月份完成材料申报。
(三)狠抓稳产保供,深化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调研各村村集体经济拓展及增长空间,摸排各村资产资源,谋划产业发展方向,形成产业发展一览表。计划全年实现村营收入2579.96万,上半年账面营收968.74万元,完成比例37.55 %。二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动,做好和谐家庭农场、吉优食品等绿色农产品申报工作。三是持续抓好农业安全。聚焦种子质量和品种权保护、农资质量、农产品质量、耕地保护、家庭农场等重点领域,全覆盖检查各类生产主体。持续深化农机安全监管,联合公安等部门组织开展上道路拖拉机专项治理行动。
(四)强化系统推进,促进水利工程提质增效。一是河道整治及水系贯通工程。上半年加大了三级河道管护力度,对卫海竖河开展全线清杂、整坡、绿化,对卫海中心横河长堤段全线铺草皮绿化及补木桩进行了提档升级。对景观河富强河加强岸坡整治,实施退界整改,更好优化了生态环境。在北坎、富盐村试点使用排水沟分隔退界,同时对幸福河开展退界整改,并在港城段试点使用人行道分隔带退界。一系列创新举措给老百姓提供了安全、舒心的河道环境,也进一步巩固了河道水环境治理成效,改善了河道水生态的平衡。二是河长制工作。各级河长能够按照各自的巡河计划自觉巡河,做到条条有人管,治水有担当,切实加强了河道管理与维护。全力推进了“两违四乱”整治工作,消除了行洪安全隐患,确保水系通畅、安全度汛。三是水利安全生产及防汛抗旱防台工作。镇、村切实加强领导,层层压实责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决克服了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
二、存在问题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我镇乡村振兴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农业体量小且不强,缺乏支柱产业。长沙面积小,土地资源紧缺,水产养殖面积相对较大,农村用地碎片化、无序化、低效化的情况还存在,土地流转水平也不够高限制了高效农业项目的发展,且海洋渔业仍然处于传统的养殖和捕捞为主,海洋食品加工处于低端水平。
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增收渠道不多。近年来,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村集体经济仍存在总量偏小、发展不平衡、造血功能不强、收入持续性不稳定等问题。我镇村均集体收入在全县处于前列,但对标苏南地区差距很大,凭借传统的发展模式,很难适应“总量要大、增幅要高”的新标准、新要求,且集体经济的增长缺乏可持续性。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欠帐较多,情况不容乐观。近年来,我镇通过示范创建、工程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连续几年评估全县第一,但在全市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评估仅去年第2,基本处于7名左右,因此农村宜居生活环境的水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下一阶段工作部署安排
农业农村条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查短板、找原因、谋思路,定措施、抓落实、促提升,奋力夺取“三农”工作“全年红”。
(一)以深化农业创新融合为抓手,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一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品牌创立。积极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市级以上家庭农场;做好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养沙巴体育投注,沙巴体育娱乐场高素质农民。二是抓项目建设,助推农业经济高效发展。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吸引沙巴体育投注,沙巴体育娱乐场优质农业项目落户我镇,做好跟踪服务工作。重点做好富盐菌菇二期、滨海文蛤净化、北坎大棚升级、陆河渔光互补、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基地等项目,同时关注已建成的农业项目,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助力农民致富增收的同时,大力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三是绿色农产品申报:推进三家存量和三家增量的申报,与县级对接,尽快完成去年三家存量的产品复检,推动今年三家增量的县级初审。
(二)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为抓手,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培育。高质量通过2023年市、县示范村、先进村培育的基础上,打破镇域发展壁垒,实现高标准农田、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及生态河道、粮食安全示范区等涉农项目资源共享,将农业产业化项目、各级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衔接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集中推进等串联成线、提质扩面,凝聚资源要素合力,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向纵深推进,形成以产业为支撑,农(渔)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二是推动全域公共空间治理。长堤村在完成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下半年,将着重围绕长效管护(运用好与邮储银行联合开展的“积分制”活动)、资产资源(41.24亩林地转一般农用地,发展设施农业;6套民宅挂网发包;海堤林业站约20亩地委托管理;村域内部分耕地平台流转)、产业发展(对接谋划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跟踪区安徽净化硅项目,做好稻壳仓储服务对接),做足村集体增收文章。组织已开展试点工作的村长效管护,其余村居推动开展治理工作,重点清理、排查属于村组集体所有的水面、滩涂、荒地以及通过各类土地整治(增减挂钩、占补平衡、高标准农田建设)溢出的土地进行治理,切实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工作为牵引,以继续保持全市前列、全县第一为目标,以梯次培育、扩点带面为抓手,以长效管理、持续提升为路径,努力推动我镇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
(三)以强村富民集成改革为抓手,高水平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一是推进组团发展、连片增收。通过探索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措施,开展“组团发展·连片增收”行动,实行“一个村、一条计策、一个项目、一个领导挂钩、一个部门结对”机制,将产业发展蓝图落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力争完成2024年各村村营收入任务及可持续经营性收入年增幅达10%以上的考核指标任务。二是强化村级“三资”管理。根据上级部门要求,结合本镇实际,进一步细化并完善《长沙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结合《长沙镇村民委员会财务管理制度》(长政发〔2021〕5号)文件,严格执行。配合上级完成各镇(区、街道)“三资”互审,及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三是规范农村产权交易。村级所有集体资源(含土地流转)、资产项目的发包,都必须通过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平台实现线上交易,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应进必进”。
(四)以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为抓手,高要求推进农业农村防灾减灾。一是坚决守牢农业农村安全底线。全面开展农业安全大检查和安全管理大提升,高质量推进家庭农场、农业机械等整治等工作,强化闭环机制要求,常态化落实督导检查机制;二是突出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化达标合格农产品亮证行动,严格督查落实高风险品种治理工作。三是全面加强工程安全及汛期防控。要秉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抓紧做好洋口运河塌方段处置,积极配合县局做好卫海竖河等8座拆坝建桥的水系贯通工程工作。当前已经进入主汛期的关键时刻,在前期排查整治的基础上,对流域性行河道、重要堤防及闸站,完成分级分类体检检测;对险工险段、病险闸站、河道行洪障碍、淤堵涵洞、害堤隐患、长期未运用工程等薄弱环节,再排查、再整改、再落实,确保逐一消险、动态清零,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成灾之前。短时间内难以完全消险的,要严格落实应急度汛措施。